25亿收购案背后:3家代表性AI制造平台实测对比,谁在真正落地?

AI制造
上月,全球知名零部件制造平台Fictiv被日本制造龙头米思米(MISUMI)集团以25亿人民币收购,这不仅仅是一次跨国收购,更像是对“AI制造”商业模型的一次验证。

Fictiv被认为是推动零部件制造在线化、自动化的重要平台,其背后的技术核心之一正是以AI为基础的智能定价和制造辅助系统。这桩收购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:制造业的AI应用已不再只是概念或宣传口号,而是正在深度嵌入实际业务流程,并具备了可量化的商业价值。

01. AI走到哪一步了?

为了帮助业内人士更直观地理解市场格局,看看AI在零部件制造领域的进展走到了哪一步,我们选取了三家具有代表性的在线制造平台——Fictiv、Xometry,以及国内服务商Leanplans(立谱智造),围绕“设计环节、报价交易、DFM评估”三大核心流程进行了横向测评。

AI制造

具体方法包括:分别在三家平台的AI报价系统上传同一批2D和3D图纸,随后记录系统反馈的报价结果、用时和界面操作体验,并对比其与人工预估的偏差;最后结合DFM(Design for Manufacturing)评估报告,对各平台的工艺可行性、材料选择和公差合理性给出客观判断。

  • 测评维度(从阶段对比AI能力)
  1. 设计环节
    -外观设计(效果图、3D建模生成能力)
  2. 交易环节
    -自动报价(支持图纸格式、成本计算原理)
    -下单支付(报价是否真实可用)
  3. DFM评估
    -制造工艺可行性
    -材料加工可行性
    -公差合理性
  4. 实操对比
    -体验从设计到报价到下单的流畅度

02. 设计支持对比

在“设计环节”部分,Fictiv和Xometry目前都尚未推出一键效果图或CAD建模功能,客户仍需自行准备图纸和所有的技术参数,才可以进入下一步报价环节。

wechat 2025 07 04 194134 377
Fictiv上传图纸询价界面截屏

而Leanplans则提供了图文生成3D模型的早期功能,可支持从简单手绘图、结构描述或已有2D工程图生成标准3D模型,并支持人工干预修改。这项功能虽仍在打磨中,但已在多个打样项目中实现了“从草图到3D模型”的快速转化。

立谱AI-3D建模
立谱智造 3D建模界面截图

这一能力在样机验证阶段尤其受欢迎:用户只需描述零件用途和尺寸要求,十几分钟内便能得到效果图和模型,大大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。

阶段服务FictivXometryLeanplans
设计外观设计微调训练行业图像模型,支持手绘和纯文本生成高质量效果图及3D模型
设计CAD建模自主研发行业大模型,支持纯文本或CAD图生成工业级3D模型
交易AI自动报价1. 基于深度学习特征估算,未充分考虑实际工艺;2. 仅支持3D格式图纸自动报价1. 基于深度学习特征估算,未充分考虑实际工艺;2. 仅支持3D格式图纸自动报价;3. 自动报价可用于直接下单1. 基于设备,工序规划计算的报价,符合真实工业环境;;2. 支持2D+3D双格式解析报价;(支持单独2D图纸自动报价);3. 自动报价可用于直接下单
DFM评估DFM评估基础规则校验+人工审核建议基础规则校验+人工审核建议自研大模型覆盖8大维度(工艺可行、材料可加工、公差合理等),一次输出详细分析报告且支持下载

从这里可以看出,Fictiv与Xometry目前更强调生产执行能力,而 Leanplans在设计环节引入AI,试图在前端节省工程沟通与建模时间,这对于研发初期的客户尤其友好。

03. 实操流程

1. 报价准确度

  • 样本选择:3种典型零部件各3款(CNC加工件、3D打印件、钣金件)
  • 对比结果
    • Fictiv与人工离散估算平均偏差在+100%左右;
    • Xometry与人工离散估算平均偏差在±40%左右;
    • Leanplans与人工离散估算平均偏差在±20%以内。

AI自动报价是在线制造平台的一大核心竞争力。Fictiv与Xometry均使用深度学习算法对上传的3D模型进行特征分析,再结合历史订单数据和人工审核来输出价格。

泽幂报价界面
Xometry 报价界面截屏

据我们的数次测试数据显示,平台的报价平均与人工离散估算偏差较大,fictiv的报价偏差约在+100%,且给出的报价为浮动区间,而Xometry也是在±40%左右,且两家平台都需要等待40秒到1分多钟才能拿到最终结果。

Leanplans基于对自身工厂设备、工序和材料价格的精细化建模,可同时解析2D和3D文件,完成报价计算仅需约5秒,平均偏差在±20%以内。

立谱智造 报价界面
立谱智造 报价界面截屏

如此高效和精准的表现,不仅提高了客户下单的决策速度,也显著降低了因价格不确定带来的谈判成本。

2. 响应速度

平台平均报价用时(秒)
Fictiv60(9款中6款无法报价)
Xometry40(9款中2款无法报价)
Leanplans5(9款中1款无法报价)

Leanplans在模型轻量化与并行计算架构上做了优化,报价响应速度是Fictiv的12倍以上

3. 易用性

  • 上传方式
    • Fictiv/Xometry仅支持3D格式自动报价,2D格式需人工介入;
    • Leanplans支持2D/3D一键上传,格式自动识别并解析。

用户体验方面,Fictiv和Xometry目前仅支持3D文件自动报价,遇到2D图纸需先自行建模3D图纸,增加了使用门槛。其报价界面虽能显示基本的价格明细,但缺乏工序拆分与可视化对比。

Leanplans则实现了2D&3D一键上传,系统自动识别并解析;报价结果页不仅列出了各种成本,还通过图表形式直观展现不同材料和处理方式的价格对比;点击报告中的可疑项,可立即呼出详细说明和优化建议。这种“所见即所得”的交互方式,极大提升了操作效率和决策体验。

04.优缺点总结

平台优势缺点
Fictiv– 全球制造网络:北美、欧洲、亚洲多地分布式工厂,支持跨区域快速交付- 成熟的运营体系:多年积累的质量管控和订单管理流程,SLA 保证较高- 行业认可度高:大客户案例丰富,有较强品牌背书– AI功能偏浅:主要用于特征提取与参考报价,2D文件不支持报价- 响应速度相对较慢:平均60秒才出结果,大部分无法自动报价- DFM报告零散:仅有基础规则提示+人工审核,缺少一键优化建议- 成本透明度有限:工序细节与材料价差异不够可视
Xometry– 全球制造网络:北美、欧洲、亚洲多地分布式工厂,支持跨区域快速交付- 成熟的运营体系:多年积累的质量管控和订单管理流程,SLA 保证较高- 行业认可度高:大客户案例丰富,有较强品牌背书– AI 深度不足:同样依赖规则引擎+人工干预- 报价精度波动:复杂件偏差过大,部分无法自动报价- 支持性:仅支持3D图纸报价,复杂件无法报价
Leanplans– AI 原生设计:图文/草图→3D模型;- 超快响应:支持2D/3D一键报价,平均5秒完成报价- 深度DFM:8大分析维度+自动可视化报告;落地建议可直接执行- 数据飞轮:用户反馈驱动模型持续迭代;精准度随订单量提升– 设计渲染性能:复杂曲面渲染与大文件处理速度尚需优化- 供应链覆盖有限:目前主要依托国内自营工厂- 高阶建模深度:极复杂装配件仍需人工校正- 生态集成:与第三方接口尚在开发中

从整体评测来看,Fictiv和 Xometry作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化制造平台,其核心优势在于对全球制造资源的高效整合能力。

两家平台通过多年积累,构建起覆盖北美、欧洲与亚洲的分布式供应链体系,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具地理弹性和规模效率的制造方案,尤其适用于跨国企业的批量订单或多地交付需求。这类全球制造网络,是目前Leanplans仍需提高的。

全球 1

与此同时,Fictiv和Xometry的AI功能主要用于提升效率而非全面决策支持,仍大量依赖人工审核与运营经验。我们的实测显示,其AI报价系统在应对复杂工艺、2D图纸解析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。

Leanplans在本地化深度工艺建模、2D/3D图纸解析、DFM自动化评估等 AI 功能上走得更远,具备了工业级自动判断和推荐能力,并且在响应速度、准确率和用户交互体验方面都有较大优势。

chain 1

通过这次实测可以明显感受到,AI在制造业的角色正发生质变。从早期的“图纸分析工具”或“估价参考系统”,正逐渐变成覆盖设计、决策、成本控制、工艺规划等环节的“全链路中枢”。

特别是在Leanplans提供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中,AI不仅提升了效率,更在诸多场景中真正替代了经验型人工操作,从而在打样、试产、快速定价等高频、低单值场景中表现出强大的商业潜力。

05.基因差异

在深入分析之后,我们发现三家平台之间最本质的差异,其实不在功能点,而在“基因”和“起点”。

Fictiv与Xometry本质上是制造供应链平台出身,AI是作为工具嵌入其核心能力中的一环,目的是提升整个制造网络的接单效率。

择幂首页引导 1
xometry 首页引导截图

他们的系统强调的是对接上游制造端,比如如何快速调度合适产线、平衡成本和交期、实现全球制造资源的最优分配。在这套思路下,AI是一种“增强接单能力”的手段,本质是围绕制造资源进行匹配优化。

立谱智造AI多智能体
立谱智造AI多智能体

而Leanplans的起点则完全不同。Leanplans是典型的“AI原住民”,从一开始就是以“客户为中心”构建产品与系统。

它的AI系统不是附加在已有的供应链上,而是直接面向客户的设计、图纸、价格、加工反馈这些“交互入口”设计的。从建模到报价、从DFM分析到工艺建议,它的技术目标是从产品研发环节切入,通过AI加速原型设计并帮助客户快速获取成品,以大幅缩短产品开发周期。

这种路径差异也决定了平台的发展逻辑:

  • Fictiv/Xometry重“背后的人和产能”,AI是流程优化器,是工具;
  • Leanplans重“前端的决策和体验”,AI是问题解决者,是交付结果。

从行业趋势来看,这两种路径最终可能会交叉融合。但在现阶段,它们代表了制造AI两种不同的成长方向:一种是AI服务供应链,一种是AI重塑客户体验。

前者依托产业互联网时代的网络飞轮积累规模与弹性,后者则在AI时代以数据驱动为核心中枢,将效率与精准度提升到新高度。未来,谁能在海量制造数据的沉淀与快速反馈中建立起更高效的数据飞轮,并持续升级专有模型,就能在未来AI+制造的竞争中占得先机。

关于我们

立谱智造

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高成长型企业,立谱智造专注于垂直行业大模型研发,核心技术团队来自哈工大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团队,已获得多项专利及自主知识产权。

我们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,结合制造场景,推出了立谱智造AI多智能体,旨在帮助客户在设计产品外观和结构、评估可制造性、核算成本等方面实现智能化升级。通过数字化系统和云工厂的结合,立谱智造提供了从设计、报价、接单到加工交付的一站式多品种零部件柔性生产智能解决方案。

如有进一步的行业合作、资本合作意向,欢迎后台联系交流。